近日,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先进制程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高性能通用图形处理器芯片及系统研发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创业征程筚路蓝缕
2001年,在只有100万经费、一间50平方米实验室的情况下,龙芯课题组成立。2002年,首枚国产CPU芯片“龙芯一号”诞生,2010年,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带着龙芯课题组技术骨干创办企业。“中国不缺院士,但缺一个像英特尔这样的企业。”胡伟武留下这样一句话。
创业过程中,龙芯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龙芯经历过困难时期,团队人员也曾面临5倍或10倍年薪的诱惑,但他们都没去。”胡伟武说,“核心团队拿着比同行低的工资坚持不懈地研发,就是要做独立于全球市场两大霸主intel、Arm之外的第三极。”
在发展的过程中,内有团队面临的高薪诱惑,外有来自社会的质疑声。2001年开始研发CPU时,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几个国家研发重大专项一共投入4亿多元,但中央“天使轮”投资投了10年却只做出了样品。
胡伟武表示:“很多人质疑,都已经扶持10年了,还不行,看来自主CPU不行了,龙芯当时非常非常困难。后来,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开了20多次协调会,通过国企注资并带动民企跟投,获得了来自北京的2亿元股权投资,其中有5000万来自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和海淀区。”
“扶上马”再“送一程”
龙芯资本的“接力棒”,从中央资本、地方资本、社会资本到公众资本,对龙芯而言,这是通过研发支持把龙芯“扶上马”。“国家天使轮投了我们10年,创投A轮在大家都不看好龙芯的情况下,国企注资给我们股权激励,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支持,龙芯是真正的受益者。”胡伟武说。
2010年到2015年间,龙芯的芯片贵、慢、不好用,但政策性市场的支持给了龙芯市场试错的机会。2010年龙芯的产品开始在工控领域应用。2015年开始在信息化领域应用,解决了数以千计的问题。
“我们产品性能从2015年到2020年提高了10倍,越来越好用。从龙芯3A1000到3A5000,性能提高都是市场带出来的,生态完善也是市场带出来的,关键是在性能较弱的情况下国家还给你市场,让你从市场中盈利,来养研发,在其他国家根本没有这个机会。”胡伟武告诉记者,这是市场带动把龙芯“送一程”,接着,来自于北京的地方资本继续护航。
2015年,龙芯销售收入首次破亿元,并实现盈亏平衡。国产CPU从无到有,到产品性能只有国外同行产品的二十分之一,再到逼近世界主流先进水平,胡伟武和龙芯走了20年。
将自主创新进行到底
20年来,龙芯中科牢牢把握核心技术能力这个自主创新的“枪杆子”,将自主创新进行到底。“龙芯一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都是因为这个团队已经解决了为谁做芯片的问题。赚钱盈利它是果而不是因,我们越是坚持为人民做龙芯,利润越会滚滚而来。”胡伟武说。
构建信息产业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信息产业国内大循环的技术链堵点,指令系统、CPU、操作系统就是技术堵点,为人民做龙芯,就应该把这些底层核心技术都掌握了,所以要建自主体系,这是龙芯在坚持的事情。
“2002年刚推出的‘龙芯一号’还是个样片的时候,我们跟市场主流产品的性能差20几倍,经过20年积累,我们龙芯的性能已经逼近了市场主流产品的水平,相信明年再推出新的产品之后,就达到了市场主流产品水平。”胡伟武说。
记者从龙芯中科获悉,经过20多年的自主研发,龙芯CPU研发和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公司主营业务为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研制、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与服务包括龙芯1号系列、龙芯2号系列、龙芯3号系列处理器及配套芯片产品与基础软硬件解决方案业务。基于自主指令系统全面掌握了CPU和操作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龙芯的通用CPU性能已经逼近市场主流产品水平,并在安全设备、党政办公、能源、交通、金融、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产品成熟度不断提高;同时,基于龙芯CPU形成了包括几千家企业的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上市只是起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龙芯中科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生态建设。胡伟武说:“龙芯中科将抓住登陆资本市场的重要契机,开启从CPU和操作系统技术‘补课’走向产业生态建设的新征程,从政策性市场走向开放市场的新征程,从跟随性发展走向自主发展的新征程。”